5月初緬甸因為納吉斯熱帶氣旋登陸造成嚴重風災,死亡人數至少達9萬多人,失蹤人數約5萬6000多人!

新聞連結
2008/05/09 12:44
記者管淑平/編譯

強烈熱帶氣旋「納吉斯」3日侵襲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造成重大災情,美國大氣學家分析,納吉斯具有完美風暴的所有條件,這樣強度的氣旋侵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也是「500年發生一次。」

納吉斯以時速190公里強風侵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時,它擁有造成龐大災害的所有條件:當地地勢低平,人口稠密,缺乏林木緩衝。納吉斯掀起的巨浪直衝內陸40公里,重創這處緬甸重要米倉。關島大學大氣學教授藍德說:「我們看到(這個風暴)路徑,我就說『喔喔,情況不妙』,它會掀起巨浪,就像卡崔娜侵襲紐奧良。」

納吉斯4月27日在孟加拉灣形成,氣象預測組織從4月28日開始追蹤納吉斯的動向,一開始它正朝西北方的印度前進,不過後來行徑方向轉東,威力迅速增強,但是納吉斯並未像印度洋地區常見的熱帶氣旋朝孟加拉或者緬甸西北部山區前進,而是掃向緬甸低漥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氣旋中心眼直徑達19公里。

總部設於舊金山的「地下氣象」組織共同創辦人麥斯特斯說,這是首次有這麼強烈的氣旋侵襲那塊三角洲地區,他稱這是「每500年發生一次的事情。」麥斯特斯說,納吉斯「路徑朝東分量是很罕見的」,路徑剛好在緬甸人口最密集、抵抗力最弱的地區。納吉斯3日在伊洛瓦底江口登陸時,掀起高達3.6公尺的巨浪,一路衝進內陸40公里處,造成重大災情。

氣象網站AccuWeather.com預報主任李維斯說:「當你看看風暴前後的衛星照片,其效應令人感到詭異的與卡崔娜颶風和莉塔衝擊低漥地區相似。」他說,面積廣大的伊洛瓦底三角洲,加上地勢與海平面接近,讓氣旋很容易就能將最大量的海水捲進內陸,「鹹水的危險性又比淡水大。」

過去一年來,三角洲邊緣的紅樹林幾乎被砍光以開發成農地,科學家說,這讓當地失去抵擋猛烈風暴的最佳天然防護網。至於納吉斯的威力與全球暖化有沒有關係,科學界有不同看法。一月間美國大氣學學會的會議上,有些學者認為,較暖的海洋溫度或許實際上減低的氣旋和颶風的威力。麥斯特7日則表示,在納吉斯這個例子上,對印度洋地區的氣象資料「在質上不夠充足到能判斷熱帶氣旋是否受到全球暖化影響。」
氣旋衛星圖

氣旋路徑

風災前後

圖片引用自wikipedia"特強氣旋風暴那基斯"

補充一下:伊洛瓦底省面積約35000平方公里跟台灣差不多大,想像一下台灣死了九萬人,更何況該省人口六百六十多萬,比台灣人口三分之一都不到,從"三角洲"登陸就可以知道災情會多嚴重了。現在全球糧荒,而緬甸又是農業國,也以稻米為主,這次風災更是重創,奇怪的路徑是不是上天的懲罰?科學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是否受全球暖化影響,但從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出現奇怪的氣象變化來看,人類要認真地來面對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像我們這種開發中或以開發的國家更要積極,不然真的就"明天過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main7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