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家
http://0rz.tw/5c3ZI



檢視較大的地圖


為何會提到血統呢?
因為我的下手臂靠近手肘處之內側沒有一條橫紋,腳小趾的趾甲也沒有裂縫,代表不具有漢人的明顯特徵。
首先先來看看漢人的明顯特徵為:
1.腳的小趾趾甲有一條小裂縫
2.下手臂內側靠近手肘處有一條線
3.門牙內面呈凹槽狀
4.單眼皮
如果有這些特徵,表示漢人血統滿純正的。
以上四點特徵我都沒有,那表示我應該含有其他族群的基因。
於是我去查所謂平埔族的特徵,發現到平埔族人的特徵是:雙眼皮,小腳趾頭未多一片指甲。(我認為是廢話)

平埔族人的特徵:「雙眼皮」或「小趾頭未多一片指甲」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縣 2000/10/01 19:00
平埔族漢化極深,台灣很多人有平埔族的血統;平埔族岸裡社頭目後裔的新樓醫院牧師潘稀祺表示,只要是「雙眼皮」或「腳的小趾頭沒有多出一片指甲」,可能都有平埔族的血統。潘稀祺指出,屬於南島語系的平埔族,數千年前渡海來台,廣泛分佈在台灣的平地上,是台灣社會中漢化較早、較深的平地或近山地原住民的總稱,清朝時被稱為「熟番」,以別於未歸化的高山族「生番」。

母系社會的平埔族,是在「唐山過台灣」的移民風潮後,被擾亂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這些唐山人為了傳宗接代,大多娶了平埔族女子;根據研究,現今的台灣人,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流著平埔族的血統。

潘稀祺表示,平埔族人有幾個特徵,若是想要驗證自己是否是平埔族的後代,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一、做DNA比對。
二、查看祖墳或神主牌,若刻有台灣本地如大社、新港等族名稱者,可能是平埔族。
三、看姓氏;清朝皇帝曾賜五十大姓給平埔族,例如:潘、兵、機、米、標、宜、莫、萬、卯、加、力、來、東、月、夏、劉、林、郭、吳、陳、趙、鄭、李、楊等。
(1738年,楊景素捐縣承,之後再歷任台灣道,河南按察使,甘肅布政使,山東巡府,兩廣總督,閩浙總督,直隸總督等官職。1763年任台灣道任內,嚴加禁止漢人越界侵擾平埔族,除此,並奏請準,對其轄內平埔族眾,鼓勵改姓漢化。他任內共對平埔族賜了潘、陳、 劉、戴、李、王、錢、斛、蠻、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余、米、葉、衛與吳姓。)
四、查看教會早期的受洗名冊。
五、查閱祖先長輩的戶籍騰本是否有平埔族的名字,或是註明有「熟番」字樣。
六、是否有祭拜祀壺或阿立祖。
七、察看人的外觀,凡有雙眼皮者,多半是和平埔族混血。
八、看腳的小趾頭是否多出一片指甲,若沒有,則可能是平埔族。

上面八點我只符合第七、八點,第三點雖姓江,但被賜姓的機率不高。
不過我認為如果純正漢人以那四點特徵作為區別,那麼非漢人自然就不具有那些特徵了,並非只有平埔族才具有雙眼皮及未多一片趾甲,因此我只能判定非純正漢人。

後來我找到台南縣麻豆鎮就是平埔族當中西拉雅族的麻豆社(急水溪上游以南到曾文溪之間)的所在地。但是爺爺家在麻豆鎮的謝厝寮,位於現今麻豆鎮的最南邊,是屬於謝姓大宗。
謝厝寮的簡介:
(引用自:紀安國小鄉土教材 http://ltrc.tnc.edu.tw/~jaes/e_book2.htm)
1.謝厝寮部落的成立遠在清朝康熙三十九年(西元1700年),當時渡台始祖謝記涼、謝鋐謵等七人,自福建省泉州府遷移來台,從當時倒風內海麻豆港水堀頭處(現今的龍喉)上岸後,在現在麻豆鎮謝厝寮的地方定居下來。
2.二百四十餘年前(西元1680年-1690年,即清康熙19年-29年間,為鄭成功領台末期至清朝領台初期),有清朝泉州府同安縣十六都龍先保刺竹內庄「謝謵」、「謝誚」、「謝現」、「謝陲」、「謝極」等五名,渡台來此居住,並從事農業開墾。其後,約經四十年有「江核」等五名、「謝償」等十四名,自清國漳州府海澄縣五都,移住此地經營農事。
因此除了謝姓以外,也有江姓的。

除了我爺爺的血緣,我奶奶姓邱,爺爺的媽媽姓朱(也在賜姓之中),我外公是抗戰後來自福建晉江,我外婆則有兩片小趾甲,媽媽也有,根據以上綜合分析後,我的祖先應是從福建來,但是父系有可能跟平埔族的西拉雅族通婚,幾代相傳後,即使跟有明顯漢人特徵的人通婚,也無法保有漢人的明顯特徵,且可能含有平埔族血統。

不過這些都只是好奇與猜測,因為沒有族譜,因此無法考究了,說不定我非混西拉雅族而是越族血統呢!因為中國南方自古為越族,兩千年漢化血統也早已不純了。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main7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